< data-width="910" style="width:910px; " class="MoBodyC">
< class="p-details-area p-details-area-noleft q">
< class="p-details-attr-warp" id="pDetailsAttrWarp">
< class="p-details-attr">
< class="a-details-title" id="pDetailsTitle">
< class="pro-title">
【 · 资讯】手把手教你个税汇算!
>
>
< class="a-abstract" id="aAbstract">< class="abstract">时间:2022-03-17 【转载】>>
>
>
>
< class="p-show-list-detail" id="pShowListDetail">
< class="head-body-module" id="proShowDetail_3">
< class="hb-body">
< class="hb-body-inner editor_content_air">
< class='wap-add-img'>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,我们将迎来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。税务总局近日发布《关于办理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》(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号),明确了相关办理事项。 年度汇算指的是年度终了后,纳税人汇总工资薪金、劳务报酬、稿酬、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综合所得的全年收入额,减去全年的费用和扣除,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综合所得年度税率表,计算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,再减去年度内已经预缴的税款,向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并结清应退或应补税款的过程,简言之,就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“查遗补漏,汇总收支,按年算账,多退少补”。 年度汇算的主体,仅指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个人。非居民个人,无需办理年度汇算。 年度汇算的范围和内容,仅指纳入综合所得范围的工资薪金、劳务报酬、稿酬、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、财产租赁所得等分类所得均不纳入年度汇算。同时,按照有关文件规定,纳税人取得的可以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收入,也不在年度汇算范围内。 一是通过年度汇算可以更好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。 比如,一些扣除项目,像专项附加扣除中的大病医疗支出,只有年度结束,才能确切地知道全年支出金额,需要在年度汇算来补充享受扣除。为此,《公告》第四条分三类情形列出了年度汇算期间可以享受的税前扣除项目,提醒纳税人查遗补漏,充分享受改革红利。
二是通过年度汇算可以更好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。 纳税人平时取得综合所得的情形复杂,无论采取怎样的预扣预缴方法,都不可能使所有纳税人平时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完全一致,此时两者之间就会产生“差额”,就需要通过年度汇算进行调整。税务部门前期进一步简便优化了预扣预缴方法,不仅进一步减轻了中低收入纳税人的办税负担,也使预扣预缴税额更为精准、更加接近年度应纳税额,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“差额”的产生。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,《公告》第三条明确了需要办理年度汇算的情形,分为退税、补税两类。 一类是预缴税额高于应纳税额,需要申请退税的纳税人。 依法申请退税是纳税人的权利。只要纳税人预缴税额大于纳税年度应纳税额,就可以依法申请年度汇算退税。实践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形,将产生或者可能产生退税,主要如下: 1.纳税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,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; 2.纳税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,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; 3.因年中就业、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,减除费用6万元、“三险一金”等专项扣除、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、企业(职业)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、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; 4.没有任职受雇单位,仅取得劳务报酬、稿酬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,需要通过年度汇算办理各种税前扣除的; 5.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、稿酬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,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; 6.预缴税款时,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,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; 7.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,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等等。
另一类是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,应当补税的纳税人。 依法补税是纳税人的义务。实践中有一些常见情形,将导致年度汇算时需要或可能需要补税,主要如下: 1.在两个以上单位任职受雇并领取工资薪金,预缴税款时重复扣除了减除费用(5000元/月); 2.除工资薪金外,纳税人还有劳务报酬、稿酬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,各项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后,导致适用综合所得年税率高于预扣预缴率等等。 应退或应补税额=[(综合所得收入额-60000元-“三险一金”等专项扣除-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-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-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)×适用税率-速算扣除数]-已预缴税额
文章部分内容摘自国家税务总局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 撰稿人:林智凤 编辑人:洪雅婷 校对人:何秋敏 审核人:高少琛 >
>
>
>
>
< class="p-details-pre-nex" id="pDetailsPreNext">< class="details-pre-next q">上一篇【 · 印记】战“疫”有我,同舟共济下一篇【 · 印记】女神节,和约场电影吧!>>
>
|